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学校于2024年4月至7月开展2024年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2位、二等奖4位、三等奖4位,并于9月27日下午举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宣讲会,邀请9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现场讲述,充分展示他们在教书育人事业中的全力坚守、倾心投入与无私付出。
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线上专栏,将定期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进行展播,全面深刻诠释教育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以此作为精神坐标,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简介丨袁芳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本硕博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进入我校工作,201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海外教学培训项目,2022年-2023年借调到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出版著作4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理论视野》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课题10余项。曾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人才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丹柯杯”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创新奖等殊荣。
深耕思政 温暖育人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现场)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很多老师,人们常说,“如遇良师,三生有幸”。回忆我幸遇的恩师,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油然而生。因此,当我自己当了老师以后,我一直努力做一名温暖的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01丨坚守育人初心,学会尊重和关怀学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认识到,做好老师,需要秉持仁爱之心。只有苛责的要求,缺乏真诚的关怀,教育的威力会大打折扣。当学生能够向老师敞开心扉,把思想困惑说出来时,这正是老师不能辜负的信任。因此,我乐意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成长。
我多次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年指导学生拍摄的微电影《闻木樨香》获得教育部全国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三等奖,2021年指导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红色实践专项赛一等奖。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毕业离开多年,学生们愿意找我交谈,我想主要原因是能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信任学生和引导学生,做他们真诚的朋友。
02丨遵循育人规律,积极探索“德法兼修”型思政课改革
教育只有爱和严格是不够的,培养优秀学生还需要科学的方法。作为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座谈会的亲历者,我牢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殷切嘱托,积极探索思政课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开展“德法兼修”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由此形成的工作总结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03丨锤炼育人本领,安人先修己
要照亮学生,教师心中必须有火种。尤其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直面思想困惑、安顿心灵世界。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安人”必须先“修己”,我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拓展学术视野。注重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运用研究成果服务于课程建设。在课题研究中,我及时将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提升了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效性。注重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
结语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代代相承、久久为功。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善种美种智慧。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思政教育,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
编辑/曹满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