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于2022年7月至8月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位、二等奖3位、三等奖6位、优秀奖11位。
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线上专栏,将定期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进行展播,弘扬法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对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
个人简介
张丽,1986年3月出生,2011年9月入职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先后在国际交流科、项目科、港澳台交流科等多个业务科室锻炼,现为派出科科长,主要负责全校教师因公出国(境)管理与服务工作。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一是热情服务师生、践行服务育人。积极促进对外合作交流,服务保障外事活动顺利开展;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工作质效。完善因公出国(境)审批机制,一次性审批通过率达95%。创立因公出国(境)“三书一表”管理举措,推进工作规范化、长效化;三是强化底线思维、严守纪律规矩。建立学校因公证照信息库,实现电子化管理,证照保管率实现100%;研发因公出国(境)工作全流程监管体系,实现外事违规违纪零发生;四是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围绕国际合作交流主责主业,积极参加外事业务培训,深入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公开发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综述》等理论文章,并参与我校《国际化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工作以来获得师生一致好评,2019年6月获我校首届公文写作技能大赛二等奖。

初心映照前行路 风雨兼程向未来
我是来自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张丽,十分荣幸与大家分享我的育人故事。今天我带来了三个故事,概括起来便是“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外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在全球蔓延,严重影响了师生出国(境)计划。疫情伊始,几乎所有的国际学术交流都被延期、大量出入境航班被取消,师生纷纷来电咨询因公出国(境)政策,焦虑地表达对无法按时参访或顺利归国的担忧。师生所盼便是我心之所系、身之所向。我第一时间与教育部、北京市外办和有关驻华使馆商洽,及时办理善后手续,帮助尚未出境的师生取回证件,办理出访延期或取消手续,保障尚未回国的师生如期入境,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师生服务、为群众解忧,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更源自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何为初心?我成长于法大,2010年被学校公派到新西兰留学,毕业时虽然有很多选择,但我依然坚守初心,选择回到母校工作,希望用我的所学、所见、所闻,用心、用情、用专业的工作服务更多法大师生,尽自己所能回报母校。在国际处工作的12年,我始终坚守在教育外事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坚持以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优而更优的敬业品格、实而又实的奉献精神服务广大师生员工,认真践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一、用心敬业奉献,提升工作理念的高度
我讲述的第一段小故事是:用心敬业奉献,提升工作理念的高度。我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严格的时效性和纪律性。但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中,却不乏温情的时刻、感动的画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这是《歌唱祖国》中的经典歌词,在策划香港学生来访团组行程安排时,我特意将“观看升旗仪式”作为必选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7月的一个凌晨,我带领54名香港学生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学生对现场观看升旗仪式早已满怀期待,当国旗升到顶端的一刹那,香港同胞眼含热泪的情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港澳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我的“家国情怀”也在6次陪同来访香港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过程中厚植于心、逐步升华,为我今后不断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用情服务师生,彰显服务保障的温度
我讲述的第二段小故事是:用情服务师生,彰显服务保障的温度。多年从事外事服务工作,让我养成了24小时手机开机的习惯,因为我知道,境外师生随时都可能向我们寻求帮助。由于时差的原因,后半夜接到的电话往往更为紧迫,有的是师生入关受阻,有的是证照丢失,有的是遇到社会突发事件。我坚持“师生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及时接听电话,耐心回复问题,用实际行动向师生传递来自法大的关爱,让大家相信法大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俗话讲“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作为一名二胎妈妈,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过程中,体会尤为深刻,可谓是“不得不刚、刚之又刚”。负责港澳台交流项目期间,恰逢教育部下达紧急任务,我校负责与海峡两岸十余家高校沟通联系,组织筹备一场在台举办的两岸学术研讨会。我在产假尚未结束时,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克服哺乳期的身不由己,自觉加班加点到深夜,虽然心里不时有幼女嗷嗷待哺的心酸,但通过个人参与和集体努力,高质量完成了上级交办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我心中倍感欣慰,更加坚定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决心和信念。
三、用功钻研业务,增强能力素质的厚度
我讲述的第三段小故事是:用功钻研业务,增强能力素质的厚度。外事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中,我始终全力以赴,确保每次出手的工作都展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切实做到“内行面前不外行,外行面前是内行”。工作以来,累计接待1019名师生来访,签署52份校际合作协议,派遣236名学生赴世界各地名校学习,派出904人次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访学、授课等。疫情期间,审批117人次师生参加线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迎接我校建校70周年,参与“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筹备工作,连日加班到凌晨,用实际行动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
围绕做好因公出国(境)工作,我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学习研究,协助处领导研发因公出国(境)工作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外事违规违纪零发生。带领科室同事完善了因公出国(境)审批机制,出访团组一次性审批通过率由60%上升至95%,团组行前公示率达到100%,因公证照集中保管率升至100%。创设“因公派出工作交流沙龙”,畅通政策阐释和征求意见的渠道,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牵头建立的因公出国(境)责任书、政治安全承诺书、情况确认书、回访表等“三书一表”管理举措,有效推动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我深知外事工作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保持中流击水、百舸争流的勇毅,才能一往无前、驶向彼岸。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选择教育外事管理工作,就意味着平凡和付出,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既然选择了,便要风雨兼程。我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浇灌美丽的花朵,用心浇灌,让爱发光!我将不忘初心,尽职担当,用专业和热情推动我校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续写好立德树人的育人故事,为我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编辑/栾涛(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