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素描 -- 我的育人故事 -- 正文

我的育人故事 | 刘晓倩:结伴同行,向阳生长

发布日期:2022-11-28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于2022年7月至8月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位、二等奖3位、三等奖6位、优秀奖11位。

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线上专栏,将定期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进行展播,弘扬法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对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

个人简介

刘晓倩,女,1989年7月生,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讲师,心理学系党支部书记。

自2018年入校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承担一门专业必修课、及多门选修课程,承担并参与多个省部级与校级课题。工作中本人尤为关心本科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努力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作为班主任,定期与班级同学开展一对一谈话,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各方面难处,尽力帮助其妥善解决。积极参与指导本科生实践,入校以来已指导“国创”立项3项,“市创”1项,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一项,校学术十星一项。

2021年曾获“师德建设优秀工作者”、“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45F1A

结伴同行,向阳生长

我是社会学院心理系的刘晓倩。四年前,刚刚博士毕业的我,怀揣着对犯罪心理学的热爱,如愿回到母校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还记得刚站上讲台时,我经常紧张得像是在背书,把手放在哪都感觉不太自然。让我意外的是,同学们竟然认真地做起了笔记,面对我生涩甚至有些尴尬的提问互动,他们也开心踊跃地抢答。这更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何回报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

做学生的支持者,尊重每一名同学的成长规律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我想那势必是要关心学生,让他们顺利成长,少走弯路。于是,除了认真备课外,我会不厌其烦地说,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跟我联系,作为年长10岁的姐姐,我愿意和你们一起面对各种困难。果然,有许多同学陆续和我联系,他们有的为选择专业感到迷茫,有的为感情不顺而苦恼,更有同学因为自我要求过高而陷入抑郁,那段时间我们常常一个电话打一两个小时,既为他们的烦恼而苦恼,也为他们愿意求助感到开心,恨不得把自己有限人生经历中所有有价值的碎片都凝练出来送给他们。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已把自认为最好的学习、问题解决方法告诉了学生,但他们好像并未行动,这样的情况多了后让我着急又生气。直到有一天,我和马皑老师在一起参加学术会议,他问我入职是否还适应,我有些抱怨地说:“现在的00后真是太倔了,我经常苦口婆心、掏心掏肺地劝他们,结果人家听完就扔了根本不做”。我以为身为60后的马老师一定会对此深表赞同,没想到他特别认真地跟我说:“晓倩,咱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还不能期待回报,并且始终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马老师的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回想自己的求学历程,一路走来也常因内心的恐惧、犹豫、甚至懒惰没达到老师期望,然而他们始终在需要时支持我,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是我暗夜中的引路星光。由己推人,我才领悟到,做学生的支持者而非要求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选择,这才是一个好老师应有的样子。

A5AF

学生的自信心,比金子更可贵

在与学生同行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也极为重要。还记得刚认识钰泽时,她读研一我刚入职,她打扮得很浮夸,在课堂上磕磕绊绊地做着报告,我以为这是个没心没肺喜欢享乐的小女孩。直到有天她沮丧地来找我,说自己似乎并没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虽然对课上讲过的催产素研究有兴趣,但担心完成不了更被嘲笑。我知道这属于国际前沿领域,于是认真地分析了研究的意义和她的优势。最后,我们约好每周联络1至2次,但6个月后我们一起读完了该领域所有文献,确定主题是催产素是否能减少攻击行为,这对于暴力犯罪的矫治极具价值,钰泽也选择它作为自己毕业论文。

然而,研究中无论是购买药剂、设计实验还是编制程序都不容易,开始前,实验程序修改了近20次,钰泽制作了一份整整10页的操作手册,从五颜六色的排版中我看出了她的用心。同时,也感受到她无数次的崩溃。印象最深的是开题后,她带着哭腔说:“我感觉这个研究已经像我孩子一样,我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却不被喜欢,答辩老师们都觉得我做不下来”。这个比喻让我哭笑不得,那通电话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我想让她明白,破茧成蝶的路上必然会受到质疑,关键在于你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研究的意义。最后我问她:“你要换题目吗”?她摇摇头说:“我还是要把孩子养大”。

不久后钰泽来到昌平校区采集数据,为了免去她每天往返的辛苦,我将家里小卧室打扫出来欢迎她入住,这小半年里,我看到她每天起早贪黑,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联系被试,有时候实在太累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看到她熟练地统筹着实验,我发现小丫头已经长大了。

欣喜的是,毕业答辩时她流利专业地汇报着自己的成果,俨然是自信的小学者。答辩后她兴奋地说:“老师,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峰体验”。现在,她是犯罪心理学方向博二的学生,她说刚来时从来没想过能读博,是老师们每一次的鼓励和引导,让自己在成长进步中收获了自信,才会勇敢地追求心之所向。

1395A

结语

入职四年,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坚定地选择了犯罪心理学?除了学科本身的魅力外,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读研期间,罗大华老师身患重病依然在轮椅上指导师姐博士论文的画面,作为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开创者,罗老师朴素的生活和对学科的执着坚守让我感动;我想到的是马皑老师凌晨两三点还秒回学生邮件的画面,他常年揣着速效救心丸奔波于全国各地义务宣讲、参与办案,只为让这个学科被更多人看到;还有刘邦惠老师,她说退休后才知道原来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挺有意思的,从前都是每天6点起床就开始写文章,这样的画面太多太多……我想,正是前辈们无悔的坚持与付出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什么是梦想与信仰,什么是传承与使命,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做的浅显而有限,但我也将努力能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像心理系每一位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老师一样,用心做好专业研究,与可爱的同学们结伴同行,用爱滋养彼此,向阳生长。


编辑/栾涛(实习)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