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时光的年轮在不停歇地走过,玉兰花一年年又吹红新的花蕊。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创办至今,法大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不平凡历程。70年沧桑变化,70载岁月征程,一代又一代的法大人孜孜不倦地奋斗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更有许许多多的先贤前辈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老教授、老前辈,他们见证着发生在这小小校园中“光阴的故事”,并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精神薪火接续相传。他们,是法大最宝贵的财富。
202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出了“政法往事”(第二辑)专栏活动,面向师生校友广泛征集志愿者,联络访谈离退休老前辈,以口述或对谈的方式,共同回顾法大悠悠岁月里最难忘的往事。最终通过广泛征集和集中约稿,精心选取了35篇文章打造该专栏。这些文章,就像悠然的小夜曲,轻柔地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从时光隧道中穿梭而来,每一个有趣动人的故事,每一个难以忘怀的人物,每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而它们,也终将变成所有法大人最为珍贵的共同记忆,并给予我们继续书写法大光辉篇章的温暖力量。
个人简介
被访者:张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1979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转入中国第一个行政法教研室,参与了后被称为“中国行政法‘大本营’”的法大行政法学科的创建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法律顾问及城建监察专家,国家七五重点课题“国家赔偿法”课题组成员,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是我国资深的法考教育辅导专家。
作者:姜雨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森林宣传中心成员,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9级4班。
前言
从25岁在权威期刊《中国法学》上发表论文开始,张锋就一直在行政法领域不断钻研。迄今独著、主编、合著的公开出版的行政法著作、教材已有60多部,独创的博客文章及微信公众号推送合计400 多篇,B 站上已上传140多个专题讲座的视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同时,作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张锋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潜心课堂教学,在校内外共完成2500多个教学周期,教学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法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是学院和学校内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
张锋教授
“我对行政法专业情有独钟”
张锋与法大的不解之缘还要从1979年说起。作为法大复办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张锋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录取。根据他的回忆,当时行政法学这个领域比较年轻,被称为“被人们遗忘的学科和专业”。但年轻的心充满昂扬的斗志,张锋提到自己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对行政法情有独钟,而当时只有4位同学选行政法方面的题目。现在法大的图书馆还可以找到一本名叫《北京政法学院79级优秀论文选》的书,里面就收录了张锋的文章。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张锋是学校急需的充斥教师队伍、接班换代的新生代。凭借着对行政法的热爱及刻苦钻研,张锋先担任了行政法教研室的秘书,后来与应松年、朱维究、方彦等老师一起编写了行政法学研究资料汇编(1985年)。后来他在为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编写的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担任主要撰稿人,在《中国行政诉讼法学》(时事出版社)中担任副主编。在被业界称为“黄埔一期”的教育部委托法大举办的全国首期行政法学师资进修班上,张锋既是学员,也是负责生活的班主任(1985年)。从为王名扬先生誊写书稿、旁听研究生课程到为夏书章教授整理讲课录音、备课、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张锋发现自己的口才越来越好,于是越来越专注于讲学,就这样,张锋开始了在行政法领域36年的教学教研工作。1996年5月,在中纪委培训中心为纪委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与更新法律知识的培训班上,张锋的名字就已经和厉以宁、江平、陈光中、樊崇义一同并列于师资讲者一栏。换句话说,张锋当时就已进入中国行政法讲者的“第一天团”。张锋在中国政法大学系统讲授的课程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法专题研究”“行政法案例研习” 及若干专题讲座。2016年张锋获得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颁发的“从事行政法学教研三十年荣誉奖”。
2020年11月18日法学院1804班秋季案例课学生赠送给张锋教授的花束及留念卡片
“我贪恋且不舍这三尺讲台”
三十六载悠悠岁月,三尺讲台一生热爱。在告别讲台的致辞中,张锋曾谈及:“我贪恋且不舍这三尺讲台。”在他看来,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授课是一件博雅的事,教师这种职业带来的荣誉感是独一无二的。
至今,张锋还对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回忆道,1985年的下半学期,在学院路校区408教室为本科83级学生讲授行政法课程,那是他第一次走上讲台,写板书时由于过于紧张、用力过大,两次写断粉笔,引来了台下一阵笑声。他打趣说,“后来就有经验了,写板书之前要把粉笔折断。慢慢地,我积攒了很多驾驭课堂的经验,也就变得老道而从容了。”从初登讲台时的青涩,到如今的老道从容,是通过完成校内外2500多个教学周期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
孟子曾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也是张锋一直追求的目标。于校园之内,张锋在法学院匿名评教的分数常常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法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学生法学会聘为三名顾问之一。这几年他所带的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置入课每次的结课告别讲话都能赢得同学们真诚的掌声,张锋感叹,“插在鲜花中的卡片留言往往表达了学生对我一个学期教学的首肯,我将其视为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这是一种犹如运动员获得冠军后手捧鲜花站在领奖台的感觉。从事的职业常与鲜花与掌声为伴当然让人留恋。”于校园之外,张锋亦诲人不倦。“作为法大的教师,社会服务的对象就应该是全国的,而不应限于某一个城市或者是某一个小的群体。”作为我国资深的法考教育辅导专家、依法行政教育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他对行政法方面的考试命题规律有深刻、独特的把握,讲学足迹遍及31个省级,张文康、汪光焘等十几位省部级领导曾聆听其讲授。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联合录制的十八大报告系列辅导视频课中由张锋主讲的“依法行政下的政务公开”在紫光阁微平台中央国家机关学习平台获得全国领导干部2014—2015年度点击率排名第一。他将法治理念、行政法专业理论与知识传授给更多人,获得各类学生、学员普遍好评。
得到学生的肯定与喜爱,张锋有属于自己的“独家秘诀”。在教学生涯里逾两千多场的讲座、讲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定,张锋独创了可让学生形象理解、记忆的“五指论、经纬论、纵枉论”等,在某些抽象的法理、法律规定教学中准备了诸多“撒些胡椒面”“点几滴香油”的“调味品”来活跃课堂气氛。当讲到较为枯燥的学理和抽象条文时以及每当学生有些分神或听不进去时,他还会“抖”个包袱,以形象思维助力理解抽象的规定。学生在听到有趣的内容时往往会心一笑,而这可以刺激教师的语言的幽默机制,就像相声的“捧眼和逗眼”,他们笑得越多,教师的语言就会越机智幽默。张锋认为,“人都有一种实现话语权的需求,而教师这个职业则最能满足人的这种需求。同时这个职业非常高尚,因为其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正是凭借着这份荣誉感和责任感,张锋在三尺讲台上持续播撒着对行政法学的热爱。
法学院行政法研究所于张锋老师退休仪式上赠送的卡片
“只要我还能被法治教育需要,我就不会产生失落感”
虽然已经告别心爱的讲台,但张锋仍然认为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还是讲课。他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教书育人的倾心和真情,“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会受到有益的刺激,自己的语言机制的反应也会变快,心情也更加愉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经年累月地坐在电脑前熬夜备课、写作后,张锋表示希望在休息一段时间后,有机会可以接受邀请做新的专题讲座。对张锋来说,即使已经从教36年,但他对课堂的热爱依然不减,反而历久弥坚,他将教学定义为“一种口耳相传的形式和艺术”,现在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用心完善170多个专题讲座的PPT课件讲义。张锋表示,在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需要PPT作为内容提示。当教学内容重复了很多次、已经烂熟于心的时候,他就具有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而且授课能力显著提升,在教学中能准确讲出法条序号和内容。所以无论是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还是讲解考试辅导型课程,他都得心应手。“想要讲好法考等辅导型课程的老师至少需要10年的本科教学经验积累,因为只有这样,才足够应对报考法考的学生的提问。”张锋对教育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源自对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力,他认为,“教学既需要熟能生巧,也需要一定的科研做支撑。我们需要有对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和迅速捕捉处在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同时,张锋受邀参加了《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物业管理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30多部行政性法律法规的起草,对立法背景的侃侃而谈更使其教学备受欢迎。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我不是论文、专著写得最多的人,我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比较突出。”张锋这样客观地评价自己,“现在和未来我期望值最高的可能还是做一个法治建设、行政法前沿方面的专题。展望今后,行政法学的前途不可限量。只要我还能被中国的法治教育、教学所需要,还能为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奔走呼号,我就不会产生失落感。”
诲人不倦三十余载,铺就芬芳桃李路。张锋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诠释了何为师者风范,他说:“掌声与鲜花为伴,这是从事职业最高的荣誉和奖赏。我愿为中国行政法学科的建设鞠躬尽瘁,奋斗终身!”
后记
我第一次见到张锋老师便是在今天的采访中,之前与张锋老师沟通采访事宜时就深深感受到老师是一位儒雅又热情的人,而在今天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深感张老师对行政法学科以及讲课的热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对于张锋老师而言,承载了太多热爱与智慧。我也深深敬佩张锋老师为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情怀与追求。张老师孜孜不倦,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编辑/栾涛(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