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时光的年轮在不停歇地走过,玉兰花一年年又吹红新的花蕊。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创办至今,法大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不平凡历程。70年沧桑变化,70载岁月征程,一代又一代的法大人孜孜不倦地奋斗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更有许许多多的先贤前辈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老教授、老前辈,他们见证着发生在这小小校园中“光阴的故事”,并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精神薪火接续相传。他们,是法大最宝贵的财富。
202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党委教师工作部推出了“政法往事”(第二辑)专栏活动,面向师生校友广泛征集志愿者,联络访谈离退休老前辈,以口述或对谈的方式,共同回顾法大悠悠岁月里最难忘的往事。最终通过广泛征集和集中约稿,精心选取了35篇文章打造该专栏。这些文章,就像悠然的小夜曲,轻柔地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从时光隧道中穿梭而来,每一个有趣动人的故事,每一个难以忘怀的人物,每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而它们,也终将变成所有法大人最为珍贵的共同记忆,并给予我们继续书写法大光辉篇章的温暖力量。
被访者:
黄菊丽,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入职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从事逻辑学教学工作。除北京政法学院解散的那几年外,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度过的。
采访者:
宋春香,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教研室副教授。
“我干了一辈子的事情就是教书”
1961年黄菊丽从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法大哲学教研室从事逻辑学教学工作。回忆起在法大的教书时光,黄菊丽深切表示道:“我喜欢教师职业,而且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干了一辈子的事情就是教书。”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她久蓄于怀的一个愿望。这与黄菊丽的求学经历有关,她高中读的是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大学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她的脑海里。在黄菊丽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崇高、神圣,并愿意为此奉献一生。
黄菊丽喜欢学生,喜欢到学生中间去,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或者聊聊别的。青年人热情,朝气蓬勃,思想活跃,自己会受到感染,甚至感觉到自己也会年轻起来,也更有活力。特别是站在讲台上,当看到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自己讲课,并且感到很有收获,觉得学习逻辑学知识很有用,从而喜欢这门课程的时候,黄菊丽就会特别高兴,讲起课来就更有激情了。
黄菊丽喜欢教学相长,她非常感谢学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问题的探讨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动力,促使自己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不敢懈怠。现如今,学生们的收获和进步让自己有价值感,倍感欣慰。而节日里的问候与祝福,带给她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黄菊丽教授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说起最难以忘怀的记忆,黄菊丽提到了逻辑教学组,与法大逻辑教学老师共度的那段美好时光,成为黄菊丽心中最温暖的阳光。
黄菊丽回忆道,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有四个政治理论专业教研室,即党史教研室、共运史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哲学教研室,其他的都是法学教研室。1979年复校的时候,哲学教研室只有十几个老师,从事逻辑学教学的只有四位教师,逻辑教学组的组长是黄厚仁老师。虽然老师不多,但是要承担全校所有学生的逻辑学课程。当时的教学任务很紧急,因为逻辑学是基础课,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回到学校不久后就要马上开课。而逻辑学又是所有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所以授课压力比较大。
当时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已荒废十几年了,又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参考资料,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教师们的手头没有教材,大多靠自己的手工书写来编写讲义,仅能参考的就是苏联的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材。这时候,大家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黄厚仁老师让大家分担部分章节,分头准备,并组织集体讨论,各章节讲些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如何联系法律实际等。有时候,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大家会有分歧、有争论,甚至讨论很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就会去请教杜汝楫教授。杜老师会为大家作专题报告,如周延性问题、逻辑基本规律的问题、回溯推理的探讨等,来回应老师们的分歧和争论。教学组这样的集体研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在杜汝楫教授的指导下,大家相继编写出了本科和大专的教材。
随着学校的发展,老师们教课的任务越来越重,有本科课、双学位课、研究生课、函授课等,大家都很忙,教学组的集体研讨气氛才渐渐地淡薄了。但是,这段时光却是黄菊丽最难忘的记忆,她深切表示:“当时教学组的老师们,虽然在教学、生活等多方面都遇到许多困难,但是都毫无怨言,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比如如果有的同志在备课中感到困难,写好备课稿的同志就会拿出自己的讲稿供他参考;又如,如果有同志在讲某个理论问题时,缺乏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就会有人把自己举的实例提供出来,让大家讨论。总之,当时的研讨氛围很浓厚,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提出来讨论。大家都无所顾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真诚相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门心思,搞好教学和科研。正是源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家圆满地完成了共同承担的教学任务。”
宋春香与黄菊丽教授合影
运用福尔摩斯案例教学的先行者
福尔摩斯对于当代人早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可是一个新鲜词。黄菊丽,做了一辈子逻辑学专业教学的法大教师,是运用福尔摩斯案例教学的先行者,她找到逻辑学和法学的联系点,用生动丰富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菊丽的逻辑学课程深受法大学生的欢迎。
黄菊丽认为,“学生喜欢听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掌握逻辑知识很有用。”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努力的方向,因此,黄菊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用心讲授好每堂逻辑学课程。说起受同学欢迎的原因,黄菊丽概括出两点:一是备课认真,二是结合案例教学。在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黄菊丽特别注重知识的运用,尤其是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在那个年代,她经常使用的案例就是刚刚出版的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结合法律的专业特点,引用里面的法律故事,通过细心耐心的案例讲解,掌握分析和理解相关逻辑知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推理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逻辑内涵。
在讲研究生课时,黄菊丽会更多注重一些理论问题的学习和探讨,更多关注本学科学术前沿动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这也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同时,她最喜欢在学生的问题中,深入思考专业理论知识。只要有问题就会不断地看书学习,不断补充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早期关于福尔摩斯案例的运用,无疑为她的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和实践性。
退休后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
黄菊丽性格开朗,充满热情,爱好广泛。不仅喜欢唱歌,而且还喜欢运动。退休后,她积极参加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社团组织的活动。2003年就负责离退休教职工合唱团的工作,随后不久,又负责舞蹈队、太极队的工作,还担任离退休社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多次组织活动队参加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的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
随着年龄的增大,虽然黄菊丽不再做社团负责人的工作了,但是她仍然积极参加合唱团、太极队等活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参加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与合唱团的成员一起,刚刚录制完成《不忘初心》《在灿烂阳光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跟着共产党走》等节目。
采访间,黄菊丽还高兴地即兴哼唱起来。她说,退休下来,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积极参加老年社团,因为社团里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唱歌队、舞蹈队、太极队、模特队、书画组、编织组、下棋组、养花组等,活动丰富多彩,氛围和谐温暖,心情愉悦快乐,老年社团确实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后记
我们的采访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聊天室进行的。采访过程中,黄菊丽教授一直微笑着,多少年的教学往事娓娓道来,时不时为当年的工作趣事欣喜不已,一切虽然已经过去,但似乎都记忆犹新。一个小时的交流,我们一同走过法大的六十年发展历程。轻松自如间是一种忘年交的默契,宛若多年故友。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喜欢的事情成为职业。一个学校的发展,莫过于拥有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回首法大岁月,有多少像黄老师这样的老教授为法大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着,默默耕耘着。
编辑/胡雨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