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正文

【谈师德】李志强:以科研支撑教学,继续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

发布日期:2020-09-29   点击量:

 师德大家谈

每年都有很多新任教师加入法大大家庭,他们或走上讲台,或走上管理岗位,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为了让老师们能不断加深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师德大家谈》专栏,希望能通过法大教师们对师德师风的大讨论,讲述法大教师倾心育人、热爱学生的动人故事,抒发每一位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感悟,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23549

李志强老师

200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毕业,进入到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2020年7月调入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科研支撑教学,继续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

非常荣幸调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更荣幸地加盟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有17年教龄的“老教师”,再次接受岗前师德师风培育是一件非常光荣且难忘的事情,期间的体会与14年前自己博士毕业之后,在北方工业大学参加岗前培训时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那时的自己虽有干劲儿,却显得青涩、懵懂,现在已经步入不惑之间,在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培训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现结合自己观看必修课环节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谈谈以科研支撑教学,继续当好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学习体会。

从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以及日常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要想取得实效,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要使思政课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切实地把日常的教学活动支撑起来,尤其在当前一时无法改变的以科研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面前,强调科研对于教学的支撑,无疑比单纯地强调教学本身的重要性,更为实际一些。

实际上,广大思政课教师一般都能认识到科研支撑教学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出现,这不仅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更体现为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之间“貌合神离”的状态。例如,一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他们虽然有科研成果,但研究主题却没有与他们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一些思政课老师虽然做着与教学任务相一致的科研工作,却没把相应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等等。科研支撑教学能够保证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也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学术影响力,还能够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上述种种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仅仅探讨其必要性没有更多的意义,实际的教育进程才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C847

首先,每门思政课之中丰富的教学内容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以自己所承担的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难点解答项目为例,谈谈科研成果是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的。

我这个项目的题目是:如何理性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

这个备受学生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来源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对其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如下几条基本的判断:

其一,不能从个别的道德实践来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现状;其二,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看待当前社会道德现状;其三,要认识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是转型时期中的问题;其四,要从道德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当前的社会道德现状;其五,要明确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现状有两个基本的标准。

那么,又如何把上述经过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理论观点融于具体的教学进程呢?

其实,上述理论观点分别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材中的“人性善恶”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就的问题、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问题、理想与现实之关系的问题以及道德本质的问题分别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并且正是在澄清后面这些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基础上才得出如上理论观点的,因而建立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联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思政课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以本人所承担的“大学生利他精神培养机制研究”之科研课题和本人所承担的“基础课”教学为例,谈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开展科研支撑教学的路径:

其一,科研课题指出培养大学生的利他精神要加强关爱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就要使学生认识到关爱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活动则要引导学生去更好地去关爱他人;

其二,科研课题指出在当前的社会建设要加强公共理性教育,实践教学就要通过社会调查、现场考察以及亲身体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

其三,科研课题指出要以“知荣知耻”作为价值引领,理论教学就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主题之中开展相应的教育;

其四,科研课题指出要加强榜样示范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就要选取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道德榜样加以示范;

其五,科研课题指出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既不能完全地“法律道德化”,也不能完全地“道德法律化”,理论教学就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实践教学之中注意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合,等等。

11799

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建设活动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相关活动大致可分为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活动以及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活动等两大类,因而相关活动的主题也大致有两类:

其一,如何使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其承担的教学任务统一起来,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进而推进整个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

其二,如何使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向与一级学科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方向保持一致,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而加强整个学科的人才培养力量。

上述两大类活动的具体的做法如,优先支持教师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选题,杜绝与教学任务关联不大的科研工作;鼓励学生选择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位论文题目,杜绝与本学科研究方向关联不大的学位论文选题,等等。

概括起来说,在保证科研方向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前提下,创造更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是科研支撑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科研成果提出哪些能够引导学生思想的观点,就要将这些观点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科研成果提出哪些澄清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路,就要将这些思路贯穿于实际的教学过程;科研成果提出哪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要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如此,才能使科研真正地支撑教学,也才能切实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最后,科研支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其一,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撑是对于广义的教学活动的支撑,而不只是对于狭义的理论教学的支撑,也就是说,科研工作不仅要支撑理论教学,也要支撑实践教学,还要支撑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等其他教学活动。

其二,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撑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教学活动对于科研工作的促进,也就是在日常教育实践之中提出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为“科研支撑教学”提供更扎实、更充足的资源,并最终形成科研支撑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双向互动。

其三,只有科研工作支撑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促进科研工作,都是不足够的,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就在于,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自己对于教学与科研相统一进程中的理论践行,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的榜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去真听、真信、真用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才能使我们的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必生难忘的课程。

1B11F

采访进行时

您是怎样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曾经后悔过这个选择吗?

高中的时候我是政治课代表,高考的时候政治这一门考的分数最多;到了大学,读的专业叫政治与法律教育,实际上就是师范院校里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老牌专业,因为那个时候法律比较火,我们系把我们专业加了法律二字,上了十门法律相关的课程,其他课程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大学阶段我还做了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会长;硕士的时候,我读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那个时候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是科技道德教育;博士的时候读了伦理学,研究的是西方道德教育思想,虽属哲学研究的范畴,但道德教育无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找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去一个哲学类很强的高校做一名专业课教师,但在并不艰难的抉择中,我还是选择做了一名公共课老师,能教更多的学生也是一件挺高兴的事儿,这之后也没有为此后悔过。我一直觉得,公共课老师尤其是思政课老师,虽然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本科生),但全校所有的学生却都是自己的学生。我校“基础课”老师最少的时候就两个人,我和我的另一位同事说:“咱们学校里的学生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在您看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在于,思政课老师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还要通过自身对于理论的践行,展现出人格魅力和理论魅力,进而去影响学生。例如,一名数学老师或外语老师,把他的数学定理和外语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就算是合格的专业课老师,而思政课老师不仅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更要去践行这些道理,如此才会让学生去真听,真信,真用。有的老师可能说,那说一套做一套也行啊!实际上,如果你讲的不是你自己信服的,不是你自己能做到的,明眼人都会看出来,一天看不出来,一学期也保证看得出来。所以,我每次在基础课的绪论之中都对学生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所有老师提出的要求,实际上更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一名思政课老师来说,学问再高,也不一定能把课讲好,思政课老师一定要身正,才有助于把课讲好,并且身正才能彰显自己的学高,学高又是为了身正……这也就是我一直所主张的“教学相长”的逻辑。


文字来源:李志强

排版编辑:孟小迪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