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正文

【谈师德】黄健:谈师德及其养成

发布日期:2020-09-21   点击量:

师德大家谈 

每年都有很多新任教师加入法大大家庭,他们或走上讲台,或走上管理岗位,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为了让老师们能不断加深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师德大家谈》专栏,希望能通过法大教师们对师德师风的大讨论,讲述法大教师倾心育人、热爱学生的动人故事,抒发每一位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感悟,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undefined

法律硕士学院讲师 黄健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方向)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曾于《法学杂志》、《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研究兴趣集中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证明等领域。主要讲授《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等课程。

谈师德及其养成

                                   ——法律硕士学院 黄健

“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古今,其均被视为树人之根,立人之基。古语有云:“师道不立,则天下无善人;儒道不立,则天下无正学。”这里虽未出现“师德”一词,但“师道”的“道”字显然具有道德、准则、规范之内涵。党的十八大更为明确地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

何谓“师德”?如果以学术概念的解析方式展开,想必存在若干不同解读。如果采用“化繁为简”的进路,则“师德”可被拆解为“师”和“德”二字。“师”自然为教师之义,而“德”则为道德之义。“师德”便可被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和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以前述界定思考师德的养成,则可细分为道德素养的养成与行为准则的遵循。就前者而言,道德素养的渊源主要有二,先天具备与后天内化。就已有的道德气质,我们应当去粗取精,进行一定筛选与过滤,将先天优良品德予以保持。而人作为社会中的动物,还应不断学习、内化优秀的道德气质。具体到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化,其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当属向优秀前辈学习。本次师德培训第一讲的主讲人李德顺教授,便传授了一个有效且简单的方法,向自己一生中所遇到的好老师靠拢。当然,除直观模仿外,道德素养的形成还可通过其他若干方法,正如侯景新教授所言,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大量可供当今教师学习和内化的优良品德。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为新教师道德素养的形成与优化提供助力。

就师德养成的的第二部分内容——行为准则的遵循而言,我们先要弄明白,这里所言的行为准则包含哪些内容。笔者认为:此处的行为准则具有多维性,其最低维度当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的“红七条”。李昕教授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七条红线,具体涉及:不当言行、科研造假、兼职兼薪、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不当关系及其他。当然,仅不触碰这些底线条款定不能算是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几位授课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及了“仁者爱人”这一更高维度的行为方式。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应当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当下,师德行为准则还具有一定政治色彩,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做到政治立场正确且坚定,想必这也正是邀请王传利教授为我们讲课的初衷。

转眼间,此次师德培训已接近尾声,能够作为第一届学员我仍倍感荣幸。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我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师德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传承已有优良品德、养成良好道德素养,并做到遵守法律、践行美德、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在师德的继承、传扬以及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我定会向无数高尚的前辈学习,并不断吸纳传统文化的给养。衷心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高尚教师。

- END -

文字来源:法律硕士学院 黄健

排版编辑:孟小迪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