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正文

【谈师德】刘晔:师德师风培训感悟

发布日期:2020-04-22   点击量:

师德大家谈

每年都有很多新任教师加入法大大家庭,他们或走上讲台,或走上管理岗位,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为了让老师们能不断加深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理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工作部特别推出《师德大家谈》专栏,希望能通过法大教师们对师德师风的大讨论,讲述法大教师倾心育人、热爱学生的动人故事,抒发每一位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感悟,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教师风采


刘晔

    社会学院副教授,国际管理学研究会(AOM)、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中国心理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会员。先后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取得双博士学位,研究兴趣集中于员工创造力与创新管理,领导力与权力,工作动机,社会网络分析,跨文化管理等。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喜欢和同学们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打造精品课程。

师德师风培训感悟

——社会学院刘晔

经过为期四天的师德师风建设培训,有幸聆听了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教师讲述他们为人师的道与术,培训的内容涵盖高校的人才培养对于国家社会的作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身边法大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其中涉及到的很多点对我触动都很大,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让我不仅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一手经验,诸如师生关系的维系、授课技巧以及课程资料的准备,更为今后更好地迎接未来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加满了能量。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升入大学的期望,与其子女的升学率呈正相关。同样的道理,管理者对其下属的角色期望越强烈,其下属达到要求的比例也就越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这种期待的效果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是一个雕刻师,曾用象牙精心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对所塑造的人物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与感情,最后感动了上帝,使所雕刻的姑娘获得了生命。我想学校在开学的繁忙中精心组织安排此次培训,正是为了传递对我们的正面期待,相信我们有能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卓越的绩效,使“皮格马利翁效应”成真。

其次,加深了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成为“四有”好老师对我们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教师不仅是神圣的职业,也是技术性很强的职业,更是艺术化很高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还不够,还要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德行垂范。成为“四有”好老师需要的胜任力包括: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眼光、独到的战略思维、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

最后,知易行难,行胜于言,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履行好教师这一新角色。

第一、为学生赋能,打造“燃”系课堂。诚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希望用自己对专业的热情和热爱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内在动机,因为兴趣是最强劲的、不竭的内在动力。

第二,引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现实世界面临的非结构化问题。作为教师,我需要做的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建设性反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明辨性思维,让思想诞生在学生的心里。通过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改变学生看世界的方式,让学生的潜力能够释放和迸发出来。我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第三,为了避免高等教育中可能出现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问题(即教学的理论高度不够,实践方法没讲清楚),我期望自己的课堂可以做到“顶天立地”。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如果教学目标是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型,我会融会贯通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如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结合经典学术文献和前沿研究调查结论,为学生做深入的理论讲解和知识点的延伸和扩展;如果学生想更多地知晓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景,我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针对现象,必要时邀请实业界的管理者作为嘉宾来课堂上分享标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虽然现在具有了教师这一新角色,但同时我永远是管理学的“学生”,为了讲授好组织管理相关课程,我仍需要永怀“空杯”心态,谦虚地学、批判地学、创新地学。在管理学的路上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法大加持,无界成长,希望自己在法大不仅是工作,更能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文字来源:刘晔

排版编辑:董雨昕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