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我校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健全典型引领机制,涌现出了一批批师德优秀典型。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校启动第二届“师德先进”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贡献突出的教职员工。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全校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经过严格评审,10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崇高品格,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先进事迹……
开拓法治外交理念,深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张法连|本期人物
二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第一届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端智库核心专家团队成员,中国行为法学会民事商事特聘专家,全国律师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法律语言与翻译、法治外交、英美法、法治传播和美国研究。
/推荐语/
“他深耕法律英语与翻译领域,开创学科体系,服务国家战略;他抱病坚守讲台,以‘课比天大’的信念诠释师者担当;他心怀家国,培育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为法治文明互鉴架起语言与文化的桥梁。”
/先进事迹/
01丨开拓创新,构建法律英语学科体系
张法连是我国法律英语学科的重要奠基人。首创并系统阐述“法治外交”理念,提出了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论,系统构建了“法律语言(翻译)—法律知识—法律文化”三层课程体系,主编出版全国首套法律英语分类系列教材(17册)。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他开创了全国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法律外交大赛等国内权威顶尖的法律英语学科竞赛,激发了广大学子参与法治文明中西互鉴和法治传播的热情。
02丨立德树人,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
从教多年,张法连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其讲授课程涵盖英美法律制度、法律翻译与实践、文体翻译、术语翻译、法律英语写作、美国合同法、诉讼法、侵权法和中西法律语言对比,近五年内教授课程种类接近20门。他创新提出“精英明法”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体系培养理论,同时注重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定期为学生讲授专题党课,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他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针对性推荐到法院、律所等机构实习实践,培养的学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03丨服务国家,助力法治国际传播
作为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法连主持完成了《民法典》等重大法律文件的翻译工作,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文国际传播录制工作。他积极开展涉外律师培训,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每年认真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发表论文数十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精通外语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04丨甘于奉献,彰显师者风范
张法连曾获评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模范共产党员、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北京市《法律英语写作》精品教材奖等多项荣誉。尽管学术和管理工作繁重,他仍坚持每年定期为学生上党课、召开班会和学生座谈会。即使在心血管严重堵塞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带病上课,避免了调停课给学生的学业影响。术后未愈就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课比天大”的深刻内涵。
编辑/周甲铭(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