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丨赵天红:三尺讲台,半生执着,教育的坚守与开拓
弘扬教育家精神丨编者按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
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
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
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践行《意见》要求,
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引领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精髓要义与价值内核,
切实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能力和躬耕教坛的亲身实践,践行使命担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奋斗。
三尺讲台,半生执着丨教育的坚守与开拓
本期嘉宾丨赵天红
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为什么选择做一名教师?从教27年以来,这个问题我曾多次被问及,每次思考,心中总会浮现新的答案。
思绪回到1997年,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彼时的就业市场不像如今这般竞争激烈,人们也有较为广泛的择业空间。
坦白说,当年我选择留在学校任教并不是出于什么伟大的理想,而更多是因为作为教师的父母带给我的传承。
“教育事业”“教育家精神”等词汇对那时的我而言或许显得有些宏大。
但总有些道路,一旦走上,便再也不想停下;走得越远,越能体会为何那个终点值得一路的颠沛流离。
如今近27年过去,每当我回首过往,都会无比感谢当年的自己毅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更感激自己一路走来从未因艰险而畏惧,从而今日依然坚定地走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
1
教育家精神在于坚守
在于师生相互成就
世间不乏对教师的称颂,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接受人们对这个职业的礼赞。
但我深知,这样的褒奖源于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的一代代坚守和无数师生的相互成就。
就我个人而言,多年的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意义,也愈发感悟到坚守教育工作的价值。
近30年的教育经历中,我已指导了上百名研究生和几千名本科生。从刚走上讲台的紧张与不知所措,
到今日能自如处理各个教学环节,并取得一些教学荣誉,其中不乏诸多坎坷,我最要感谢的正是学生们的信任和体恤,
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反馈和课下的恳切建议,是我教学进步的最大激励,也促使我面临职业的挑战时能够毅然地坚持。
在师生的相处中,教师只是凭借相对丰富的阅历和学术经验为学生提供有限的帮助,但学生们却回馈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没有任何成就感能超越“桃李满天下”的得意,也没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不断听到学生们传来的好消息。
教育的意义在于教学相长,更在于师生间的相互成就。学生们的光辉成果不仅是教育对社会的馈赠,
更是教育事业为毕生坚守其中的教师们颁发的最光荣的勋章。
2
教育家精神在于开拓
在于精神代代传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无非言传身教,而在我看来,身教更重于言传,真正伟大的教育是用教师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
从而推动师生间的传承。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要激励学生们的开拓创新,教师首先要敢于挑战自己。
在我过往的教育经历中,最令我满意的是在法学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是巨大挑战,
但我始终坚信,法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若不打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边界,学生在实践时总会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
因此我很早便立足于开拓法学实践教学的范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体悟法学的魅力。
通过创办刑事法律诊所,让学生借法律援助寻觅法学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又通过组织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为京津冀地区四十八所高校的法科学子们创造在实践竞赛中交流的平台。
时至今日,刑事法律诊所已经经历了14个春夏,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更是即将步入第16个年头。
无数学子们以此为起点,走上了辉煌的职业道路,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而最令我欣慰的是,许多刑法诊所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工作团队的中流砥柱,又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员投身新的法律援助事业;
曾经北模赛队的队员毕业后去到其他高校任教,又以指导老师的身份率领赛队回归北模。
我想这便是教育的传承,在此处汲取一滴雨露,转身在别处洒下一片甘霖。每当念及此事,便不由得格外感到骄傲。
回首27年的教师生涯,我得到了一些职业上的奖励和认可,
但最让我珍视的就是本科优秀教师和研究生优秀导师的称号,因为它将我和学生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3
曾经荒芜难寻路
而今桃李一片香
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做一名教师?
这既是对初心的追问,也是对教育家精神的终极探寻。过往的经历告诉我,教育家精神在于坚守这份事业,
在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成就,而教育价值在于开拓,更在于将这份精神代代传承。
27年的教学生涯,我无疑是充满幸福的,因为身边始终围绕着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因为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的成长,
更因为让我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曾经荒芜难寻路,而今桃李一片香”,
回首过去,27年的经历让教师于我而言从一份职业转变为了一项事业;
着眼未来,我仍希望能再为教育贡献出点滴,令教育事业焕发新的精彩!
编辑/曹满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