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素描 -- 我的育人故事 -- 正文

我的育人故事 | 潘灯:国家送我去留学,我为国家育人才

发布日期:2022-12-09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校于2022年7月至8月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通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位、二等奖3位、三等奖6位、优秀奖11位。

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开设线上专栏,将定期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进行展播,弘扬法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对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

个人简介

潘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西葡拉美分会秘书长,北京市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西班牙国际教科人文学会荣誉会士,2019年和2020年分获拉美国家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和“骑士功勋”勋章。其翻译的西班牙和委内瑞拉现行宪法为制宪机关授权并认可的中文版本,出版或主持翻译出版西葡语国家主要法律逾百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三项;在CGTN等英西文媒体任专栏评论员;2020年和2022年在西班牙出版西英文双语自选集《时光流逝——中国和西语世界》《风月同天——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多次为国内法院适用外国法出具查明报告或以专家身份出庭协助查明。

1632F

我的育人故事

2011年我受留基委资助到西班牙接受联合培养,同批30名学生中我是唯一的文科生。那批选派,回应“国内紧缺”的导向很明确,我们除了肩负“留学报国”使命,也因此很自觉有了“开山铺路”的担当。留学期间我尽量广结法学院系、法律机构中的师长。这为我后来作为“法大”教师能参与到校际交流和拓展实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留学时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侨团侨领、当地民众今天又成了我学生们的“后援团”。学生们一年一茬,他们迎来送往,共同续写着“法大学生”“法科学生”在西班牙、在马德里的美好故事。

我的第一批学生去留学其实也就是我回国后3年的事。她们第一次去我当年的房东家过周末,“妈妈”说“你们走着Pablo当年的路”。学生向我说起这事,我深感释然。当年的负笈闯入西班牙的最高法学学府,几经心酸结交更多朋友,为的就是他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比我们更轻松更自若。

截止2022年,我所指导的本科西(葡)语生源研究生已经毕业了17名。他们或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涉外法务,或者司法部门从事涉外办案,或在国企进行涉外合规,或被“开放高地”选调到基层政法岗位,也有受聘在西班牙律所的境内办事处。目送着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路也越来越宽,我为曾同他们有过“时空重合”深感欣慰,也更珍惜自己海外学习后能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在这个岗位上,教育者可以把一个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追求,感召成为一群人的追求,能把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FF9C

这些年,党和国家把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提到了显著高度。不可避免地,这项事业需要“以我为主”地用好国际教学资源。作为一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教师,作为直接联系、服务留学及归国人员的工作者,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法治思想、外交思想、教育观、青年观、整体安全观是当然的岗位要求。只有我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多悟一分,才能引导学生学出远大理想、学出坚定信念、学出过硬本领。

学,要摒弃形式主义的“为学而学”,而是要以学促思、以学促改、以学促行。面对这项崭新的事业,我认为尤其要“思”“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单纯的知识叠加能不能培养出所需的复合人才”;要“改”“学科的培养定式”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培养路径”;“行”“为党育人”和“守正创新”的正道。作为一名本科为“小语种”的法学教师,我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符合这所校园的主流。因此特别感谢学校的宽容和信任,能让我有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实践到本科、专硕和学硕的几个“法学+西语”实验项目中。这些年,我也有机会指导了英语、德语、朝鲜语等语种见长的研究生,有机会尝试“为国育才”的更多可能。

我经常在想,今天的莘莘学子到2035年正是事业步入快轨期,2049年正值“可成大器”时。正如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中提到的那样,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而他们也注定要肩扛比我们这一代人更重的“国家责”。

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特长优势也千差万别。同他们真交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真实状态,在他们的志向中寻找到与“国家事”的契合点,是我同他们共同完成的“第一课”。我相信,一颗颗“个人志”可以拼齐“国之所需”,一个个圆圈可以汇聚起最大的同心圆。

13C88

好几位学生的领导都向我夸奖过他们“真心不错”“来了就能上手”。回忆起研一时他们课堂上紧锁的眉毛逐渐打开,研二时我们一起从原文法条和判决中寻找项目委托单位所需的维权依据,研三时他们能把纷繁复杂的涉华“国际热点”用当地的法律思维和逻辑分析得明白无误。如今他们进入职场,又有幸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胆识奉献于“伟大复兴”的主战场,我为与他们曾在法大同行而自豪。

他们和我一样,都有幸在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求学于最优质的法学教育家群体,让既有知识和技能在这里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蜕变成另一个自己。有时我在想,我只不过是他们一段行程的引路人,从此成了同行人,在各自路上同向同行,互相鼓劲、彼此祝福。


编辑/栾涛(实习)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