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取得了卓越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批师德优秀典型。为更好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我校正式出台《师德先进评选表彰办法》,每两年对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师德表现突出的教职员工进行评选表彰,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经过长期酝酿,2022年9月,作为我校师德建设宣传月的一项重要举措,师德先进评选工作正式启动。历时60天,首届获评我校“师德先进”的教师名单正式出炉。这11位躬耕于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法大教师以身作则、立德垂范、为人师表,始终将做人与育人结合起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先进事迹…
徐新燕:将优良师德内化于心,将立德树人融汇于行
徐新燕,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会员。先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学习。任教33年,认真工作,一丝不苟。一次获校特别教学奖,两次校优秀教学奖,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两次同心优秀工作者。参与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核心译文多篇。参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10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教学、法律英语、法律翻译、美国法。
/推荐语/
作为在中国政法大学从教33年的“老”教师,从业至今也一直秉承着“师德铸魂、匠心筑梦”的师者风范,她是我校思政示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外译工作忠实践行者和优秀传播者。
/先进事迹/
不忘初心育人才,砥砺前行铸师魂
作为在中国政法大学从教33年的“老”教师,徐新燕从业至今一直秉承着“师德铸魂、匠心筑梦”的师者风范,虽荣获各类校级教学奖项(即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奖和教学特别奖等),并于2012年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却始终不忘初心,潜心扎根于终身热爱的教育事业。她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积极从事有关习近平法治思想文章的中译英翻译工作,为宣传当代中国故事尽绵薄之力。
从校内到校外,做到全方位关爱学生
作为翻译专业硕士导师,徐新燕给予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全面的关心和教育,不辞辛累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多名学生在校内表现优异,分别获得校长奖学金、学业一、二等奖。她始终以真诚温暖着同学们,和毕业的学生也能保持长久的师生关系,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俨然成为了他们走出校园后校内的“联络人”和生活的“指路人”。她热爱公益,乐观向上,在教师志愿者服务团等活动中,从清洗校园碑亭到维持校内核酸检验秩序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2019年随校领导去山西石楼看望研了支团的成员),她还积极参加学生工作部主办的尚学一对一公益咨询,走进学生的校外学习生活,助推学生学业发展。
从教学到教材,打造多维度英译实践
以育人育才为使命,她从不懈怠。在教学上,徐新燕讲授的面向涉外法学实验班的《法律专业英语》课程被纳入到了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旨在通过讲授法律语言知识来促进学生对法律文本外译的理解;教授的《法律英语》课程也成功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法律英语》授课课件被评为研究生优质线上教学课件。她乐于创新,致力于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多项教改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法学英语》(二),于2019年更是获批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参与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核心论文译文多篇,参与编写和翻译近20本教材和书籍,参加中华外译翻译的《中国法制史》评为高水平译著,一部教材研究生英语教程《法律英语》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从育人到管理,重视外语教学改革
在行政事务方面,她也有所建树。2013年起,徐新燕负责了外国语学院的国际课程,仅2019年学院开授国际课程就数达14门,占全校国际课程的约15%。除国际课外,自2018年担任院长助理以来,她还协助学院落实外教长聘工作。工作繁重,每学年学院管理不同语种的外教约9名,仅这9位老师就承担了约40门外语课程,她不辞辛累,打理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作为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她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组织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形成一套“一体两翼”的全新课程体系,实现大英教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本科生公外改革中,主动为商学院、国际法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人才班授课,超额完成工作量早已是常态。
编辑/栾涛(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