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思践悟 -- 正文

【案例展】外国语学院:加强外语教师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强基固本筑师魂

发布日期:2020-11-12   点击量:

    一、背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事业的核心,要求把育人的中心任务融入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执行之中,贯彻到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德建设、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

国际上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以抗拒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外语教育处于不同文化交往的前沿,既是文化碰撞和激烈交锋的疆场,也是捍卫本国文化安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政治底色,也有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是我国外语、尤其是法律外语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交流、对外交往愈加活跃,中国政法大学被遴选为复合型、应用型、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背景下,外国语学院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行业需求、服务学校发展需求,为法大的国际化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对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一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师德师风优良、治学态度严谨、无私爱岗敬业,有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强烈责任意识,尽管教学负荷较重,但仍积极探索教学之奥义,自觉主动学习,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外国语学院近五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法大人物1名。获得励道教学杰出贡献奖1名。2016年5月,外国语学院荣获北京市三八优秀红旗集体。

二、主要做法

外国语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的领导作用

学院师德建设委员会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教研室(研究所)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师德建设合力大。

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教师高尚道德情操。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行动方案会议精神,将立德树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做好内涵发展。

8D276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创新师德教育,以研究生导师培训为重点切入口,突出价值引领,立德树人思想共识的进一步凝聚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当在“导做人、导方向、导方法、导创新”上下功夫。外国语学院针对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将立德树人铸师魂与研究生导师培训结合起来。首先,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研究生导师培训的内容涉及:研究生导师的责任与义务解读、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解读、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解读、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学术伦理学习、导师经验交流以及撰写学生指导论文等。其次,工作常态化。学院每学期均召开两次以上导师工作会议,邀请研究生院、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的领导和老师指导学院导师工作。每次培训会,均组织学习导师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交流指导研究生教研的经验,探讨出现的问题,解决导师和学生的困难,最大力度地保障和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第三,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在2019年秋举办“外语教师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培训形式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生导师培训直接挂钩,将外语教育教学的学术研讨与研究生导师培训直接挂钩。培训内容可以概括为认知和研讨两大类。此次外语教师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从师德、教学、科研、学生学位论文、就业、心理等各方面对导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了全面解读和梳理,导师们对研究生培养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等内容有了突破性的认知,并形成争做“四有”老师、形成正面驱动和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良好导向作用。

(三)以本为本,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思政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坚持把本科教育作为根本,全面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1. 以学术研讨为切入,形成外语教师主动课程思政的良好态势

2019年秋举办“外语教师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成效显著。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接触西方思想和文化较多,如何鉴别并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第一要务。学校、学院各部门专家领导、外语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各专业教学骨干根据所授课程的主旨发言,之后在访谈环节,围绕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如何在外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等专题,各研究所、教研室的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了相关教学案例,大家一致认为“立德树人”是教师应该坚持的重要理念,“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是教师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好领路人。研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教师“四个自信”,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从自身做起,悟初心、担使命、见行动。此外,在围绕课程德育目标教师们对教学内容切入点、教学方式、尺度把握等方面也有了更多了解。

2. 以学院外语课程思政工作方案为指引,立体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培育工程,健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培育机制

继学院举办外语教师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对外语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贯彻“三全”育人精神深入探讨之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结合立德树人“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积极组织老师申报课程思政项目。学院专门出台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推进方案,并以健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培育机制为外语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之一。

学院对外语语言技能类、文学文化素质类、“外语+法律”特色类等各类课程的思政建设的重视由来已久。外国语学院的授课语种共7个语种,外语课堂不仅限于单纯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和社会文化知识,我校外语教师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外对比研究等。例如,我院法律英语课程的知识技能目标不仅仅要让学生用恰当的法律英语来阐述西方法律制度,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用法律英语来阐述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能力。学生可以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法律文化用法律英语介绍出去,并恰当地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国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三、基本成效与启示

1. 我校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特色和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思潮兴起、国际化意识增强和我国教育面临变革的时代境遇下,外语教育在享受时代赋予的学科繁荣的同时,也要对潜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安全保持清醒的认识。通过思政的滋润,外语学习和人文素质提高融入在课堂里,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国情怀、文化底蕴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课程真正的“育人”目的,实现和其他学科在思政教育上的“协同效应。

A4AB0

2. 强基固本立德树人筑师魂,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

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秉承的观念,自觉修养自己的师德,为学生树立内在榜样是教师岗位的内在要求。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是统一的。新形势下,学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以高层次人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人才支持为抓手的立体化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学院通过研究生导师培训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事实表明,我校外语教师队伍已自觉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牢固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学院作为教学单位,继续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体系,为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 促使法科强校中的外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战略等相关议题的研究。

传统外语教学观过多强调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认为学习者会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等移植到外语学习中,不利于习得“地道”的外语。这一理论直接导致母语文化失语,急需在“世界英语”和“后现代批判”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构建母语如何在外语教育中发挥“正迁移”效应的外语教育理论。通过外语教育者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思政课程的引导,学院老师们对文化创新、外语教育和国家语言文化等维度上的安全与联系关注更多。例如:近期,外国语学院以“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翻译史研究”为题举办名家论坛。我院张法连教授以“美国国会涉华法案文本整理、翻译与研究(1979-2019)”为题荣获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文字及图片来源 | 外国语学院

排版编辑 | 温明浩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