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观世界·乡村振兴|调研小组奔赴化屋: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河山

发布日期:2024-03-21   点击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推进首都高校师生发挥学科优势、深入乡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宫安琪老师带领学生调研小组奔赴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实地考察当地文旅发展与法治建设实践,聚焦文旅宣传与乡村普法两大主题,用好非遗保护、旅游发展与普法宣传三大锦囊,以实践行动推动构建文化化屋、法治化屋。

22A11

调研小组奔赴化屋: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河山

(项目成员:罗乐、韦泓孛、杨澜、杨鹿笛、李百和、王金霞、郭金涛、袁义林,指导教师:宫安琪)

(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河山  “绣出黔路”系列短片)

一、非遗保护: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考察,第一站就来到黔西市化屋村。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了解特色苗绣产业,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两年多的时间里,化屋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注重将产品制造与民族文化结合,持续深挖民族特色内涵,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注入创意“活水”。调研小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苗绣车间,亲眼见证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的苗绣正被赋予崭新的时代意义,古老苗绣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参观苗绣产品,以拍摄图片及视频的方式宣传特色产品,助力苗绣保护与传承事业蒸蒸日上。

194F9

二、旅游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在彝语中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一个昔日被悬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然化屋村前拥绿水、背靠青山,滔滔乌江浩大磅礴,百里绝壁雄姿巍峨。为深入探寻化屋村旅游产业潜能,调研小组走访包括“化屋驿站”在内的多家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民宿,并通过微电影、vlog等方式拍摄当地秀美风光和特色旅游资源,助力当地旅游信息传播建设,以文旅赋能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同时,调研小组深入采访观景游客,详细收集参观感受,并在村委会“感恩亭”中与驻村干部艾星同志展开座谈,就旅游发展事项交流心得,共赏大河滔滔、百花齐放之美景。

26CA8

三、普法宣传: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化屋村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助推法治文化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将法治元素融入村庄之中,打造法治广场,并在村中设立法治宣传牌。为助力化屋法治乡村建设,调研小组发挥法大学科专业优势,以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为目标,走进街头巷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实地普法宣讲、群聊普法答疑与普法宣传册发放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宣传劳动保障法与婚姻家庭法等内容,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助力化屋法治乡村实践行稳致远。在普法途中,团队成员还接受南非广播电视台国际友人采访,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法大师生踏实求是、深入基层的调研精神。

410D1

四、结语

让荒山披绿,让碧水长流。从出山手扒岩到道路条条通,从曾经的贫困乡村到今天的魅力苗寨,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抓住脱贫攻击契机,化劣势为优势。苗绣蜡染、文化旅游、特色民宿、电商经济齐上阵,形成推动化屋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此次实践活动,对苗绣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化屋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化屋村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调研小组在领略化屋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同时,也为化屋村从贫穷到小康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

2C54E

未来,小组成员将带着化屋之行的记忆,不忘化屋村脱贫攻坚的发展经验,在培养和加深实践精神的同时,继续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实践之中,为国家建设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栾涛(实习)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