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教授在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发布日期:2023-11-08   点击量:


11月7日上午,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培养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引导激励广大高校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808E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副司长翁波及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在京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相关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全国最美教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灵,全国最美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作主题发言。

高铭暄、王义遒、钱易、万步炎、卫灵、张洪程分别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个方面作主题发言,分享对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和体会。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的女儿,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灵在会上围绕“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进行主题发言。卫灵表示,在父亲卫兴华的言传身教下,自己从小就确立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当积极涵养为人师者的仁爱之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21A4

(卫灵教授在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以下是卫灵教授现场发言全文: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

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赞扬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所具有的六种精神,其中包括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里所说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善良、关爱、大爱之心,体现的是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奉献和担当,对培养学生的强大责任感。“乐教爱生”一词概括得非常准确,这正是我们一辈子勤奋教学、不知疲倦地工作的不竭动力,所以,会甘于奉献;“乐教爱生”也说出了我内心的感受:热爱学生、热衷于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曾经参与组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担任学院党政负责人,所以很关注总书记这方面的讲话。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所以,他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自己都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是无法带出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生的。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透彻,表达了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殷切期望!

二、父亲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其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

父亲卫兴华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伴随他一生。父亲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2019年9月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他曾经对我说:我常常想起解放前被敌人杀害的地下党的年轻同志们,他们牺牲了,可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使我永远不忘烈士们的初心,永远激励着我为祖国、为人民而努力工作。父亲总是讲,作为经济学家,就要成为人民拥护的经济学家,做一个替老百姓、替人民说话的经济学家,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的生活。父亲这一理念在言传身教中对我、对他的学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父亲一辈子专注于下一代的培养。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文章,而且主编了一本本教材。其中《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很大,他还编写了《资本论简说》《资本论精选》等通俗易懂的读本。父亲之所以在耄耋之年还做这些工作,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学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好经济学理论。他生前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100万全部捐出设立基金,也是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和青年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父亲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爱生胜子。他对学生的教育、关心、帮助,可谓尽心竭力,让我们作子女很是羡慕他的学生,甚至有些嫉妒他们。因为父亲在学业上对学生的培养、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爱所花费的精力、投入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给予我们子女和孙辈的。

学生生活上、找工作有了困难父亲一定会帮忙。

在做人的人品、学品上严格要求。他要求博士生们搞研究,要做到“四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学风、严密的论证。

三、不忘任教之初心、牢记教育之使命

我是77级大学生,在父亲的影响下,1982年1月毕业后就选择了在高校任教,至今已经41个春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就是我的初心。我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像父亲那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1、教书育人要有责任感。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识,更要有特殊岗位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肩负起正确引导学生们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责任,时刻想到教师教书育人与中华民族之伟业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当然,导师自身必须立德修身,才能培养硕博生具备良好的学术品行。这方面导师的言传身教、传帮带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

2、深深热爱三尺讲台。天天和学生打交道,是我此生最快乐的事情。曾经有中国社科院某研究所的领导邀我去那里工作,专门搞研究,但我在情感上就离不开三尺讲台,故婉言谢绝。受父亲的影响,“课比天大”深深扎根于心中。几十年来,在教学中,备好、讲好每一节课。我连续很多年在超星数字图书馆录制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频,面向全国高校。特别是疫情中,在高校网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些中学也有播放。

研究生们说:“原以为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不想听。但是卫老师的讲课让我改变了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听了之后完全被惊艳到。可否把卫老师的课再延长几周?”“特别喜欢卫灵老师,卫老师的课是一周所有课中最期待的一天。”“这是第一次让我上课不打瞌睡、不走神的课,生动、有哲理。”回家与父亲说起这些,父亲听后说,“讲课受欢迎是高校老师最幸福的事情!”

为此,从未好好休息过一个寒暑假,哪怕一个小长假。这也自然影响和促使着每一位我的学生不断努力,不敢放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真挚和爱心、用一辈子的辛勤投入,培育学生,不负人民教师的称谓。


编辑/栾涛(实习)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