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观世界】第十一期:回顾抗美援朝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发布日期:2020-12-21   点击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继承发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2020年12月19日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我校教师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进行主题参观。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视角,围绕战争主线,突出战场较量,精心设计序厅、“正义担当 决策出兵”、“运动歼敌 稳定战线”、“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实现停战 胜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结束语等7个部分,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专题,通过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文物,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充分展示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兼顾展示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

10217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精选的图片,一页页详实的文献,将老师们一同带回了那个年代。在交流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主题展览,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对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切实实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活动结束后,许多老师也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体会:

23BC4

走进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当置身于陈列馆之中,我的脑海里响起来了一首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我带回到当年的战争场景。看到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中美钢产量、全国工农业总值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步兵军与美陆军师武器装备表。尽管我们在物质上不占有优势,但是我们有着必胜的信念和保家卫国的决心。那一面面鲜红的军旗、一幅幅生动的油画、一件件带有着历史印迹的展品,一组组真实的场景再现,让我敬佩于志愿军的英勇壮举,感叹于中华民族的意志和精神,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温怡芳

19984

通过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实物,图片的展示和讲解,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波澜壮阔艰苦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不屈不挠,奋不顾身舍身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铸造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民族风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以及无数牺牲的革命烈士,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伟大创举。通过参观展览,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安宁,幸福的生活环境,激励人们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原财务处 杨育茹、原后勤处 王玉臻

1B22C

特级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大无畏的精神,用脆弱的身躯去堵住敌人那炽热而又冰冷的枪口,为战友开辟出前进的道路。杨根思为坚守小高岭,于危机关头抱起仅有的炸药扑敌而去。风吹走了战争的硝烟,雨洗刷了英雄的血迹,但时间怎么也磨灭不了他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正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中熠熠生辉。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排除万难,在中国地质、环境、气候条件最复杂最恶劣的地区修建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就不可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出现无数的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保障人们的生活所需。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商学院 贾娜琳捷

13277

抗美援朝主题展览中展出的被烧焦的枪托、巨大的炸弹碎片还有被子弹打成筛子一样的战旗,惨烈的战斗和血肉横飞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回顾这场战争,虽然双方差距巨大,我们却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精神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扬眉吐气。当听到停战通知时,战士们没有欢呼雀跃,而是疲惫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会停战,没有想到可以活着回国,活着见到亲人。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些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子弟兵带来的。

现在,我们同样,要有“咬着后槽牙“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展我们的核心技术,打破科技垄断。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去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教学部 王吉生

 

摄影:齐欣、孟小迪

文字/排版:孟小迪

关闭

师德投诉监督平台  |  📧邮箱: fadajsgzb@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建设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