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推广师德建设工作经验,激励学校教师工作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组织开展了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度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过报名、初选,现有9项工作案例进入最终评选环节。
终选环节包括线上投票和专家评审两部分,线上投票占比20%、专家评审占比80%,最终评选将产生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若干名。
请大家为您心目中的优秀师德建设工作案例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案例展示
01
法思读书小组:学术为基,立德树人。
法学院“法思读书小组"成立于2018年,是法学院副院长、法理支部雷磊教授以法学院法学理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基础,兼有法学其他专业学生参加的课堂外学习组织。两年多来,指导教师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价值导向。坚持学术为基、科研育人,注重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多位成员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攻读博士和出国深造:坚持问题导向、实践育人,注重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多位成员刊发核心期刊论文和申获校级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创办“法思“公号,推广研究成果;坚持言传身教、德性育人,融贸专业技能与道德理想、家国情怀,关爱学生生活。及时跟进成员思想动态,疫情期问每周线上活动交流,与读书小组共同成长,身体力行让法大的学脉、道统薪火相传。

“法学读书小组”读书活动
02
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国际经济法研究所考师尝试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初步总结出两种方法,一是有的老师会在课前的“时事共享“环节对我国在国际治理中的理念和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二是在课程中的相关环节中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治国理 念进行介绍。这样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方式,融思政于专业学习,让同学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我国在国际治理层面所采取的基本立场、提出的方案和进行的实践,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并体现出我们政法院校的特色。

车路遥老师青春讲师团专场活动
03
“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特色案例
在国际法学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际私法研究所坚持贯彻实施党建工作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探索构建了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两结合"、“双促进"的工作机制。在该工作机制下,国际私法研究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顺利完成了国际私法的思政课堂建设。在疫情期问,国际私法研究所将科研工作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积极运用专业优势,组织教师揭露美国借疫滥诉的政治算计,坚决捍卫了国家利益。同时,国际私法研究所积极促进中国法治的国内外传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
04
先锋云课堂: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体现教师责任担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凝聚学院全体教师力量,缓解同学们在家的焦虑与不安,充实大家的假期生活,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于2020年寒假期间,向全院教师发出号召,设立“先锋云课堂",通过线上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同学们及时排解负面情绪,缓解焦虑,消除恐慌,构筑了抵御疫情的严密心理防线。
05
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严格贯彻师德师风要求,用好人评价“指挥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更是进一步 提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为此,人事处秉持“师德为先”工作理念,聚焦教师岗位聘任和教师岗位考核关键环节,积极发挥人才评价两大指挥棒”作用,从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 两方面着手,严格执行师德"票否决” ,切实保证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06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青年学生,课堂内外铸魂育人
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教师高翔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融入 本科生与研究生青年群体,致力于“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开展系列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塑造高尚的理想情操,在课堂内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论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本科生通识选修课优秀作业《薪火》
07
“至暗时刻”的一束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教师“联盟”
本着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课上课下全过程关爱和培育学生乃师德师风建设的要义 之-,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近距离接触, 由传道授业建立起融治师生关系 ,更易取得学生信任,达成情感交流。本案例中任课教师与学生课下互动中,在学生受到身心困扰,处于心理危机的关键时刻发现问题,凭着敏锐性、责任意识及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教师随后征询校内心理学专业老师意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疏导,并与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密切配合,取得较好效果。
该案例直接指向了站在与学生交流第一线的任课教师, 课上教学、课下帮助,全身心和全方位关爱学生的育人过程,及在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发了构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教师合作联盟的构想。
08
传统文化研习营:以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
“传统文化研习营”系列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发起,目的是为响应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以文化滋养心灵,以文化涵育德行,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活动以流动博物馆项目为依托,通过组织教师到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参观、研习,结合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激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鼓励教师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文化认同,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担当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耿铁华教授为教师讲解好太王碑
09
以人为本、同心战“疫”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行政法研究所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安排展开工作。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要求,行政法研究所教师率先动员和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授课,并保持了-贯的高质量教学水准。疫情打乱了毕业学生的返校计划,行政法研究所竭力为2020届毕业生组织了一系列视频寄语、云端连线、打包行囊、寄送毕业礼物等欢送纪念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王成栋教授和卞修全教授不畏酷寒参加政法社区工作。行政法研究所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的指示,连夜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新华社合作刊发漫画,列举并警示疫情防控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在新闻报刊等媒体接受采访和发表专业评论20余篇。
2020年度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线上投票(单选)
注:本次投票为单选,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11日晚23:30,每个微信用户仅可投票一次。
排版编辑:周璇